此外,前文已知,美國消費增速甚至在聖誕節前後的消費旺季,都開始出現回落。
翁啟惠馬徹團隊廣效mRNA疫苗 抗變異株(自由時報) Glycosite-deleted mRNA of SARS-CoV-2 spike protein as a broad-spectrum vaccine(PNAS)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繼去(2021)年年底向媒體發布研究結果,今年團隊的研究論文,更被接受並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(PNAS)。
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中研院院士翁啟惠、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,率領團隊研發廣效mRNA COVID-19疫苗,不僅可誘發廣效抗體對抗各式變異株,更是全球首支可誘發針對S蛋白的強烈T細胞免疫反應的mRNA疫苗。翁啟惠團隊在研究論文上提到,mRNA疫苗一直是個控制新疫情散布有效且快速的方法,經由注射mRNA疫苗,mRNA會在體內細胞被轉譯成蛋白質疫苗,幫助人體的免疫系統辨識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不斷出現新的變異株,使得目前施打疫苗的速度幾乎趕不上病毒變異的迅速。如此一來,能夠引起身體更強的抗體及CD8+ T cell的反應,也使這株疫苗在不同的變異株之間,仍能成功具有廣效性的保護力。
延伸閱讀 禮來新抗體藥物對Omicron有效,獲美FDA緊急使用授權,拜登政府已購買60萬劑 高端疫苗巴拉圭三期試驗期中解盲達標獲EUA,今日股價強勢漲停 新聞來源 獨家》領先全球中研院院士翁啟惠及其研究團隊,研究出廣效的mRNA COVID-19疫苗,不論是對抗COVID-19原始病毒株,還是變異株Alpha、Beta、Delta或Omicron,都能產生較高的中和抗體效價。美中之間的競爭,卻是全球性的、全方面各領域的。
2014至今,陷入國土分裂與俄軍入侵的烏克蘭,近月來,正因北約東擴問題,進入十萬俄羅斯軍隊壓境準備三面包夾烏克蘭的緊急狀態。可世界政治的跨域連帶,卻也「蝴蝶效應」的向我們襲來。對外,俄羅斯勢力範圍雖不及蘇聯時代直入東歐,但在北約組織進入前蘇聯巴爾幹區域與北方波羅的海國家後,普亭仍在中亞與黑海沿岸方面屢有斬獲,震懾喬治亞與烏克蘭,讓俄羅斯的區域影響力已達冷戰後巔峰。尤其在強弱對比極為類似的「美中台」關係下,「美俄烏」關係裡,一旦美國對俄羅斯非強力回應,分析家即認為,中國會模仿俄羅斯併烏模式來執行攻台戰略。
更重要的是,或許北京已經認識到,若美國強硬回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,甚至直接進行軍事干預,對北京來說可能是某種「短多長空」。反觀普亭,相較於習的內部權鬥與外部衝突導致「帝位」不穩,必須追求某種程度的「歷史定位」。
普亭執政至今,對內,以新威權主義執行一種競爭性的個人威權統治,俄羅斯內部幾無夠實力之挑戰者。普亭帝位相對穩固,戰與不戰的彈性極大。對北京而言,仔細觀察莫斯科的舉動和白宮的反應,才是北京未來針對兩岸問題或東亞鄰國進行混合戰與外交談判時,可以汲取的寶貴經驗。根據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》與《紐約時報》的採訪報導,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就指出,看到拜登必須同時面對兩個競爭對手,中國並非不高興。
第一:不戰 相較於習近平,普亭在國內地位穩固不須「以戰促穩」。普亭的地緣政治功業,遠超過民主化後的歷任俄羅斯總統,已無須追求歷史定位,但習卻需要。但世界變局卻也以我們難以想像的速度進行。上述兩種說法看似皆有常識性的內部邏輯,但事實上,美國的印太布局是全面而結構性的,不會因為自身增兵烏克蘭而轉移印太地區的資源與注意力。
至少自川普後期從貿易戰到新冷戰,華盛頓都對準北京的狀態下,北京總算有一絲喘息的機會民眾信任度下滑幅度最多的德國(46點),與2021年相比低7點,其次澳洲(53點,少6點)、荷蘭(57點,少6點)、韓國(42點,少5點)和美國(43點, 少5點)。
愛德曼發表的公眾信任指數中1至49點代表「不信任」,5至59點代表「中立」,60至100點代表「信任」。此一現象有何政治意涵、影響及其侷限呢? 首先,公民欠缺對本國政府信任度,已成為一般民主國家常態。
從國家社會互動角度來看,威權國家治理模式往往是採取「國家中心」、「政府主導」途徑。中國受訪者對其政府信任度為91%,比2021年上升9個百分點。中共威權黨國有意識地培養其公民社會對國家的高度依賴性,公民社會欠缺自主性、自治性及獨立性、批判性,相對而言,公民較缺乏言論自由、集會結社及出版等意見表達自由。如此,威權體制馴化公民社會,反而導致公民社會被迫服從於國家機器之意志。若綜合四大社會部門的總信任度,中國為83%,美國僅43%。結果顯示中國公眾信任指數為83,比2021年高出11點,位居本次調查中的各國榜首。
近年來,中國政府強調建立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及有效治理能力,由於在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的管控模式取得舉世傲人成效,甚至瀰漫一種中國治理體系與模式、治理能力,遠比西方國家民主制度更具優勢的說法。中國公眾對政府信任指數為全球榜首,民主或民主化國家其公民信任度分數,反而較威權國家為低 2022年愛德曼公司調查報告是以問卷方式進行,2021年11月時針對全球28個國家的民眾,各發至少1150份問卷樣本,針對3萬6000多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統計分析。
後者一黨獨大、欠缺立法制衡及無競選機制。最大贏家是中國、阿聯、泰國,幾乎是威權國家。
而美國取得43點,按年降5個點,較2017年以來下降10點。中國得分達到83點,分數提高11分點。
若要在進行民調須獲政府批准,並在其監視下進行。基本上,西方國家由於受到權力制衡及監督政治理念影響,對政府、企業、非營利組織及媒體保持疑慮或批判,並非代表公民欠缺公民意識及政治權利義務觀念,這種對政府持較為低的信任度,有時恰恰反應公民具有批判性及獨立思考能力。就此而論,中國社會屬於高度信任政府機器,美國社會則是不信任政府。然而民主國家公民信任度反而下降,而中國公民政治信任度反而最高,這種現象受到西方國家學者、媒體質疑。
事實上,民主國家與威權國家存在本質差異,前者為政黨政治、議會政治及競爭性選舉。美國受訪者對其政府信任度僅39%,比2021年下降3個百分點。
阿聯為76點,進步9分點。民主國家往往採取「社會中心」、「公民主導」,回歸到「公民社會本位」。
2022年1月全球最大獨立公關公司愛德曼(Edelman),發佈2022年度「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」(Edelman Trust Barometer)。再者,自由與監控下社會進行民意調查限制有所不同,威權體制更具監管特色,公民更難有意見表現自由,在自我保護機制下難以展現自由意志,從而顯示更高政治信任度。
無疑地,這也會刺激西方國家對於「中國威脅論」認知,尤其是來自黨國威權體制正威脅西方民主治理之質疑。中美兩國民眾各自對其四大部門信任度,呈現巨大落差。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復次,民主與威權體制差異,後者公民社會臣服於國家機器。2022年信任調查報告顯示,最大的輸家是德國、澳大利亞、荷蘭、韓國和美國,幾乎皆是民主國家。
事實上,在中國做民調必須獲得批准且被監視,該份調查被質疑對許多細節交代不清,因中國政府禁止外國人在中國進行民調。尤其中共黨國體制高度同構性、結晶化,導致欠缺權力分立與制衡,單從公民對政府高信任度調查顯示,實難以衡量社會與國家處於良性互動狀態。
問卷詢問受訪者對他們國家的政府、企業、非政府組織、媒體這四大社會部門的信任度。愛德曼公關顧問公司此份民調存在不少細節問題。
通常,信奉自由主義傳統的國家,投票率和信任度呈現降低現象。然黨國高度結晶化威權國家,其政府有意識地培植公民社會對國家之高度依賴性,或有組織的依附性。